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和价值观,人际观,情感观受到剧烈冲击,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活动也在逐渐腐蚀着社会学生的心灵。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确立或转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多,产生影响的途径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现状
(一)价值观念的混乱,价值取向功利化
多数学生认为人生目标就是怎样让自己有钱,这种只重视自身实际利益而无法把个人追求价值与对社会的奉献统一起来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造成个人主义的蔓延和价值观的倾斜,导致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辍学现象严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能主动预习功课的只占15%,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占25%。
(二)心理品质脆弱
很多中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抗挫能力差,学习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自我约束力不够,甚至一不顺心就离校出走。细心的班主任就会发现:一些后进生,特别是没有任何特长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孤独,羞怯,说话吞吞吐吐,言不成句,词不达意,有的甚至出现了破罐破摔——干脆什么都不干,书不读,活动也懒得参加,这就是自卑心理。上课提问的学生没有了,课余向教师质疑的越来越少了,考试得满分的也近乎没有了,抄袭作业的成了普遍存在,教师一批评就掉眼泪的多了等等。这一切,只能说明他们在放弃疑难,逃避困难,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第一次没有成功的事,据调查,只有不到40%的学生会进行第二次尝试,有第三次勇气的就只有20%左右了。易冲动、好感情用事,这也是小学生常有的心理问题。出了校门“单挑”对打的时时有之,“群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打伤、致残甚至于致死的也时有报道,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缘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三)辨别是非能力差
中学生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现象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亲眼所见:一次,我在一家餐厅和朋友吃饭,里面有许多半封闭的包厢隔档座位,有双人座,也有四人座。我细数一下,大概有20名穿校服的学生,他们都坐在包厢里,有几名学生手里夹着香烟,部分桌子上还放着啤酒瓶和饮料,有的女生甚至和男生搂抱在一起。“餐厅是自助的,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周围学校的学生。” 餐厅里的一位拉面师傅跟我聊天时说。
二、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成因
(一)现代中学生脱离社会现实,崇尚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
我们作了有关“人生价值观”的调查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赞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少数人赞同“毫不利已,专门为人”。不少青少年,看到有的企业家、商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上却是暴发户,出手“不凡”,食必美味佳肴,穿必进口名牌,玩必夜总会舞厅,“卡拉OK”……导致了心理失衡,觉得“读书无用”。
(二)受现代社会、网络、家庭不良环境影响
1.受现代影视作品如《学校霸王》《逃学威龙》及社会闲散人员影响过深。让学生错误的认为里面的主人公及社会闲散人员里的大哥能力强、举止潇洒、威风八面,使之成为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争相学习其行为,殴打同学、损坏公物、粗言秽语。如:某校初三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男生突然被人从身后分别架住双臂,强行带到龙蟠路边的花卉广场。到此之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4 名学生大吃一惊,身边“护驾”的人由原先不到10人,一下激增近50人。对方简短地几句谩骂之后,这伙人毫不顾忌广场上众多市民在场,蜂拥而上轮番对他们狂殴暴打。
随着施暴程度的不断升级,4名无辜学生被这伙人从花卉广场一直拖打进树林中。面对40多名轮番上阵的施暴者,4名学生在书包、木棒及拳脚的蹂躏下,相继被打倒在地。其中一名姓徐的男生,被打得浑身是血蜷缩在地上后,仍未被这伙丧心病狂的恶徒放过。施暴者疯狂地将其当作足球,轮流助跑后“发射”这个“点球”。另一名身材较胖的男生,遭重创的头部肿得像只皮球。当施暴者散去后,2名伤势较轻的男生,将昏死过去的徐某扶起后送回家。后经医院诊断,徐某的左肾破裂需手术摘除。
警方查明参与施暴的40多名暴徒和帮手,都是在校的中学生,警方将19名涉案嫌疑人擒获。
2.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受农民工进城及现代工作节奏加快的影响,很多学生都由婆婆、爷爷看管,这些孩子均是独生子女,在婆婆、爷爷的心目中他们是独苗苗,对其要啥给啥,从而导致严重娇生惯养。现今社会,留守儿童犯罪也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庭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农村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一般将孩子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中,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履行监护职责,部分单亲、再婚家庭甚至对孩子放手不管。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留儿童完不成学业,得不到很好地教育,以致过早辍学而流入社会。
其次是学校教育缺陷。由于大部分学校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法制教育、道德培养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农村留守儿童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心理防线脆弱,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一不小心便走入极端,甚至引发刑事犯罪。
再次是社会关注乏力。留守儿童主观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低,自控能力差,行为意识具有从众性。由于过早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网吧和网站暴力游戏泛滥,影视书刊上血腥场景充斥,部分留守儿童自制能力较差,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颗子弹只能枪毙一个人,而一本黄色的画报能击倒一批未成年人”,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期,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确实有不少留守儿童是受到黄毒的侵害而堕入犯罪泥潭的。
最后是社区疏于管教。由于受组织建设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村社区在留守儿童管理教育方面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留守儿童在农村社区里基本上是“散养”,农村又缺乏健康的娱乐活动, 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的留守儿童即容易脱离社会的管教。
3.家长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学生树立了反面的榜样。现代家长很多喜欢通宵麻将、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父母之间的感情纠纷等。我们学校作了有关学生家长情况的一个统计表明:全校300名学生家长中,要玩麻将的有200多位,占80%;要喝酒的有100多位,占40%;要抽烟的有200多位,占75%;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有76位,占18%;父母离婚的有46位,占12%。
4.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中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学生学校教育理念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大
随着社会法律、法规的建全及近几年我区发生的几起安全事件,现在教育局的局长怕了,现在学校的校长怕了、现在学校的老师更怕了,潜规则里开始实行一票否决。大部分校长及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安安全全的来到学校并安安全全的回到家中就完成任务了,花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员去完善各种安全教育方面的资料,为的就是怎样能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推卸掉。反而淡化了我们的办学宗旨,淡化了我们对学生科学文化及思想道德教育,淡化了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接班人的教育理念。
三、中学生德育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紧抓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要坚持继承和批判态度。
有学者认为,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新风尚;要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提升传统道德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文化,如“仁爱观”、“中和观”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改变德育模式,采取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和失德惩戒措施,提高道德实效
针对当前的教育模式,有学者建议要改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模式,调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使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有学者建议采用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和失德惩戒机制,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失德惩戒机制的提出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能对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三)合理开发德育资源,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德育资源体系,才能创建良好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具体建议有:
1.积极发挥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作用,通过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社区、公安部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传达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基本素质,不定时的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家长交换有关学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增加家长对孩子培养紧迫感、培养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定期开展教师会(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会)了解学校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争对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出合理的必要的解决方法,采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案例,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处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能力。学校不仅要做好学生进行安全方面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发挥学校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自身原因提出的对策
有学者从未成年自身原因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多种方法并行,从心理、行动、知识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学生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聘请公安干警、法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学生与法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增强学生自身的法律保护能力。
2.加强实践活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积极开展庆“六、一”“七、一”“一、二九”等爱国主义活动,通过唱红歌等方式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每年春、秋季召开学校的球类及田径运动会,在运动会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拼搏精神。
3.加强学生意识教育,明确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学生讲黄继光、董存瑞的英雄故事,让其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明白作为学生自己当前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什么。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坚持每学期请心理健康反面专家到学校讲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有效的研究、制定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总之,我们要摒弃落后的、不科学的做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健康、积极向上地成长。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才能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汤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