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三种文化”让校园更亲切
近年来,河东区各学校加强文化特色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富有文化气息的地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建设内容丰富的墙壁文化,形成育人氛围。文化长廊,建设上突出文化气息,它是河东区各学校精心打造的文化宣传橱窗,包括名人简介、名言格言、历史文明、科技发展、民俗风情、经典文学等多个版块,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班级墙壁文化,努力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生自己的名言、警句、格言,同学们优秀的书画作品和优秀习作,各个班级的“争优明星榜”等等。同时,个别学校开辟“四周黑板”,教室内设置多个黑板,让班级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每天更换内容。墙壁文化的形成,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的效果。
二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丰富教育素材。全区各学校积极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本文化的开发,依托当地的乡土文化、历史文化,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汤头中小学形成了校园汤泉文化,汤河中小学形成了海棠文化,凤凰岭中小学积极创建的凤凰文化,刘店子中小学形成了香莓文化,相公中小学形成了分金文化,八湖中小学形成了莲藕文化,工业园学校的银杏文化等等。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让学生浸润于家乡文化,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既弘扬乡土文化,又陶冶师生情操。
三是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增强校园活力。举办校园艺术节是河东教体局近年创新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文化创新途径。校园术节的举办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设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极大的释放了学生创造的活力。同时,各个学校还积极开展曲艺表演、剪纸艺术、书法、柳编、泥塑等比赛活动;根据学生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层次搭配组成的“体育俱乐部”、“香莓文学社”、“桃李苑”、“七巧板”等社团,力求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增进交流,促进交往,让学生快乐的融入到活动中去,形成学校独特的活动文化,使校园更具活力。
(拟稿:史立川 审核:宋建轶) |